最近很多地方的防疫工作发生了变化。

 山东取消了强制“落地检”。
 郑州、南京乘坐轨道交通不查核酸了。

 上海对7天内无核酸记录的人也不再赋黄码。
 北京公共场所也不再查核酸了,甚至进出京也不用核酸了。
 还有许多城市在优化防疫措施,大家看完后表示改变来得好快。
这个过程还在继续,也许我发文的当天又出现不少新消息。
其实看看媒体发文的角度,也能明白现在到底是怎样一个状态:

 有人觉得这转变来得有点太快了。
也有人持悲观态度,认为一定会得病,得病一定会有后遗症。
其实不用这么悲观,会不会有后遗症另说,也不是每个人都会被感染。
有个博主在早就放松防控的美国已经三年了,至今也没感染。
她说自己就是戴口罩、勤洗手、打疫苗,在人密集的地方不摘口罩,保持人际社交距离,等等。
我不少在美国的同学也是一样,打了疫苗,然后用新冠初期的那些措施保护自己,至今三年了也没感染,或者说从来没出现过感染的症状。
还是那句话,疫情防控终将进入“包产入户”状态,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
即使公共防护不那么严格,如果你想防护,其实也是有办法自己保护自己的。
所以如果你非常担心的话,以下有一些建议。
 我搜集了一些网上居家囤药的推荐。
医疗博主庄时利和按照“抗病毒”、“缓解症状”两种目的给出了药物清单。
 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按照症状和人群推荐药品。
 丁香医生的清单也类似。
有退烧、镇痛的。

缓解鼻塞和鼻涕的。
止咳、消痰的。
还有具备多种功能的复方制剂。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总结了一些缓解不适症状的药物。
 怡禾健康针对新冠轻症,也给出了一套用药建议。
包括针对儿童的:
针对成人的: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 这些清单提到的药品各有不同,我提炼出了每份清单里的共同点。
发烧时,可以吃: 对乙酰氨基酚; 布洛芬。
这些退烧药还能镇痛,也可以缓解喉咙疼、头疼、肌肉酸疼等症状,需要时使用1种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3月的时候,针对原始株的新冠病毒,WHO曾警告说布洛芬有可能会加重病毒感染。但针对奥密克戎还没有类似说法。 如果很在意,可以把布洛芬从清单中划去。
痰咳时,可以吃: 溴乙烯; 氨溴索; 愈创甘油醚; 乙酰半胱氨酸。
干咳时,可以吃: 福尔可定(处方药)。
如果小孩子急性咳嗽了,服用蜂蜜的效果不亚于右美沙芬。
流鼻涕时,可以吃: 氯苯那敏。
如果孩子流鼻涕,鼻塞症状严重,也可以用盐水冲洗鼻腔来缓解。
上面有一些药品是处方药,个人无法购买,必须有执业医师或者是执业助理医师开具处方之后,凭处方到药店购买。
家庭日常囤药还是可以考虑一些非处方药,虽然不能直接对抗病毒,但能够缓解症状。
普通人还是得酌情购买。
针对奥密克戎真正意义上的特效药还没有,这些药主要的作用就是缓解症状。
就算现在那几个抗病毒的药物,也多半是处方药,你想囤也没地方囤。
如果能弄到处方药,那肯定也有医生给你建议了,那谨遵医嘱就好。
 最近饶毅和金冬雁的嘴仗打得热火朝天。金冬雁认为病毒毒性会一代比一代弱,而饶毅认为这不一定。张文宏的说法也不太一样。
但无论饶毅、金冬雁、张文宏还是其他医生,每一个人都在呼吁大家要打疫苗。饶毅甚至用上了道德绑架这一招,呼吁、或者说是恳求老人一定要打疫苗。
表示: “为了您自己的健康,也为了社会公德,请一定要接种疫苗!”
 为什么?
首先,疫苗能减少病毒感染率。
香港数据显示,打了三针复必泰疫苗,感染率约是5%,这比一针不打的感染率足足低了9倍。
当然疫苗无法绝对防止感染,但它能很大程度减少死亡。
根据病毒学家金冬雁引用的香港数据来看,接种三针后死亡率能比一针疫苗不打的低57倍。
 新加坡的数据表明,有疫苗保护的人群感染后死亡率也比一针疫苗不打的情况低很多。
 实际上,忽视疫苗的作用,意味着是在忽视生命健康。
香港2022年新冠死亡人数达到了10300多例,死亡者年龄中位数是86岁,67%完全没打过疫苗的,15%是只打过一针的。
还有香港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在香港奥密克戎疫情中,60岁以上人群死亡风险是30岁以下人群的252倍。
与之前的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传染性增强,毒力下降,但如果不打疫苗,老人遭遇奥密克戎时,还是会加重基础疾病,出现更多并发症,治疗难度大。
那么如果老人打了疫苗呢?
以香港的数据来说,接种三剂复必泰疫苗后80岁以上老人感染新冠的死亡率,比一针也不打的低了15倍,接种三剂科兴疫苗则能低8倍。
 新加坡的情况,80岁以上不打疫苗病死率达2.5%,三针后将病死率显著降至0.54%,疫苗带来了约66%的保护率。
总之,不管什么疫苗,只要打了,都会大大降低老人的死亡率,哪怕只打过一针也有效果。
只不过目前大陆地区与新加坡在老人疫苗全程接种率上存在巨大的差异。
 我最近也看过许多国内外专家的采访,他们纷纷表示疫苗,才是保护老年人的最佳方式,呼吁老年人尽快打疫苗。
一些专家甚至认为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风湿系统疾病、做过某种手术并不是疫苗禁忌症,反而应当优先接种。
好在我们在转变宣传的同时,也定下了一个目标。
据财新报道,我国希望在一月底之前,把80岁以上疫苗接种率提高到90%。
 确实,保护好老年人,才可能战胜这场疾病。
 在过去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遇到疫情都是通过一轮又一轮的核酸,筛查出潜在的感染者,及时阻断传播。
在社会面感染者还很少的情况下,这是有意义的。那会只要及时把阳性患者隔离起来,就可以保证社会面正常流动。所以在2020年下半年以及整个2021年,其实国内大部分区域都没限制流动,甚至大部分人都没做过核酸。
但如今,在感染人数已经比较多的情况下,大规模核酸本身就是一种聚集,这时候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做核酸,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行为。
更别说组织大规模核酸检测需要巨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巨大。一遍遍地进行核酸检测也非常影响普通居民生活质量。
所以你看到全国各地都在逐步取消大规模核酸,不怎么搞全区或者全市范围内的筛查了。二十条也特别提到,不得随意扩大核酸检测的范围。
这时候抗原自测可能是一个不错的代替方式。
它在自己家也能测,快速、有效,而且不容易造成聚集。
如果你有症状,怀疑自己可能阳了,那请先不要下去做核酸,而是用抗原自测一下。
毕竟你下去排队做核酸可能会传染给更多的人,而如果抗原做出来是阳性,请想办法把自己隔离起来。就算不愿意去方舱,也一定要居家。
这样对所有人都好。
 虽然现在都在说口罩防不住奥密克戎,其实那是在说口罩没办法100%防住新冠。戴口罩一样可以大幅降低你感染的概率。
《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做过一项研究,研究显示不同的口罩防止新冠传染的作用不同。
如果一个人感染新冠不戴口罩,而他身边的健康者也不戴口罩,被感染的风险是100%; 两个人都戴外科口罩,健康者的感染风险是10.4%; 两个人都戴N95,如果都没戴服帖,健康者的感染风险是4.2%; 两个人都戴N95,都戴得服服帖帖,那么,健康者的感染风险是0.14%; 结论:在防感染作用上,服帖的N95>松松的N95>医用外科口罩。
 在经济成本的考虑下,普通人借助医用外科口罩便能有效抵御病毒,不过要注意及时换新。
然而正确佩戴口罩的人并不多。
世界卫生组织科普过,怎么样戴口罩不正确,
 什么又是正确的方式。
 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摘下口罩,丢掉口罩后还需要洗手。
同时,病毒也会通过眼睛粘膜传播,所以如果你非常不想感染,那戴个眼镜吧。
 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一个重要手段,普通人最能拿得起放得下的消毒方式之一其实是洗手。
但是我们真的会洗手吗?
 在这里有必要科普一下美国CDC的洗手指南。
1,用干净流动的水洗手; 2,涂抹皂液或洗手液; 3,擦洗手背、手指间、拇指、指甲等部位尽力搓洗。 3.5,搓洗20秒,也就是唱两遍“祝你生日快乐”歌的时间。 4,再用干净流动的水冲洗; 5,使用纸巾或者烘干机擦干;
简单的五步归纳是:湿润、用皂液、擦洗、冲洗、擦干。
 有条件的,可以随身携带小瓶的酒精洗手液,还可以扩大酒精消毒的适用场景,比如手机、电脑键盘、开关按钮、门把手等都可以使用擦拭酒精。
“菜菜_dt”博主三年待在美国,却没有感染新冠,她特别关注个人防护,除了勤洗手以外,他就提到酒精消毒纸的灵活性:
我在omicron最高峰的时候,需要搭火车去拜访属于高危人群的老师(所以戴着N95去的,怕不小心捎上了病毒),在下了火车以后、见到老师以前,大家用酒精消毒纸把自己从头到脚狠狠擦了一遍,酒精擦脸是疼的,是熏眼睛的,而”可能会捎去病毒“的这个可能性是可怕的,只能在比较以后,两害相较取其轻罢了。 我们可能没法做得那么严苛,但也要知道手口健康的重要性。
每次洗手洗够20秒可能有点难,但接触了他人或未经消毒的物品以后都要用洗手液洗手,或者用免洗洗手液擦手也行。
反正要坚持一个原则,在手有可能不干净的时候不去触碰眼口鼻黏膜。
 新冠传播路径中有一种大家很关心的途径叫气溶胶传播。
 中疾控周刊的一篇论文提到,深圳一栋33层的建筑爆发了COVID-19聚集性疫情。这些病例不是密切接触者。
现场调查发现,排水管内无U型存水弯,楼内地漏无水封,论文推测城中村人口密集,发生了气溶胶的跨楼层传播。
 不过目前学界没有真实世界的直接证据说明新冠病毒一定会通过管道传播。
但如果厕所里闻到不是自家的异味,还是要小心,很可能某个下水道没有S弯头,或者S弯头水已经干了。
为了保持厕所卫生,马桶冲水前需要盖马桶盖,也要经常开窗,开排气扇,保持存水弯水封。
有可能的话,需要给旧建筑物中添加防臭地漏。
然后每周一次,把约一杯有效氯消毒液倒入地漏里,形成水封。
 随着各地逐步放开,飞行旅行的需求也增强了。
除了戴口罩,尽量保持一米人际距离,如果是长途飞行,可以和同坐的乘客错开吃饭时间,还要缩短用餐时间,用餐后最好更换口罩。
注意打开座位上方的出风口。
出差到宾馆,旅行到酒店,带上酒精棉片、免洗洗手液,使用自己的毛巾、牙具。
既然到了酒店,那就避免用公共卫生间,只用自己房内的。
也许旅游和出差不能那么惬意了,但总比不能旅游好很多。
 有老人、小孩、孕妇的家庭里,需要常备体温计,体温异常就得注意。
另外像血压仪和血氧仪也有提醒的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里将血氧饱和度低于93作为判断重型新冠肺炎的指标。
这不是说低于93了就一定感染,而是说那时候需要更加关注自身健康了。
血氧仪价格也不高,100多元就能买到了。
至于制氧机和呼吸机,反正协和的医生说没必要囤。
 当然如果你觉得囤一个心安而且确实有这个钱。
那就囤吧。
反正千金难买我愿意呗。
 当然是多运动,运动能带来更持久的健康保护。
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科学家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刊发论文,研究共囊括1853610名成年人,与不运动的同龄人相比,每周定期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降低了11%、住院的风险降低了36%、罹患新冠肺炎重症的风险降低了44%、死于新冠肺炎的风险降低了43%。 每周进行中高强度体育锻炼保护作用最大。
很多人患了新冠后,能迅速转阴的原由也在于健壮的身体。
更宽泛点来说,运动本身就能让人健康。
而现在亚健康的人们,无论有没有被感染,在日常生活中也总归是缺锻炼的。
所以迈开腿吧。
……
虽然各地都在逐渐放开,减少了强制防控,但不代表着这个疫情就消失了,也不代表着我们一下回到了2019年以前的时光了。
毕竟新冠病毒不会凭空消失。
只不过我们的防控责任人从组织,从政府,变成了我们个人。
如果你对病毒完全无所谓,相信感染了反而增强自己免疫力。(我认识不少有这样想法的人)那你也可以不用看这篇文章。
如果你就是不想得病,不想被感染(没有什么人想感染的),那你自己多注意一些;
最后,我们给大家的个人防护建议就是:
适量囤药,戴好口罩,勤洗手,打疫苗,做好抗原自测,锻炼身体。
以上每一条都不能保证你100%不被感染,但每做好一条,你感染的概率都会低一些。
(英伦客推荐,刊载自“雷叔写故事raistlin2017”,作者:雷斯林,转载请注明。)
点亮“收藏”“点赞”“再看”三连 ~ 12月国泰民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