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政府近日宣布,将于2025年9月7日(星期日)下午3点(英国夏令时),再次进行全国范围内的紧急手机警报系统测试。
届时,所有兼容的手机将发出10秒的刺耳警报声并震动,即使手机处于静音状态,也会弹出一条警报信息。测试当天听到警报声属于正常现象,小伙伴们预先了解不要惊慌~  类似的系统在美国、日本等国家也已投入使用多年。2023年英国曾进行过全国性测试,但当时出现技术问题,部分用户没有收到警报,也有人收到了多次,尤其是Three网络的用户影响较大。政府表示,这次测试是为了验证技术修复是否到位。
 A mobile phone screen held in someone's hand displays a test emergency alert message.
英国政府表示,该系统旨在在极端天气、重大安全事件或突发灾难时,通过手机向民众发布紧急信息。例如:飓风、洪水等极端天气;恐怖袭击等公共安全事件;需要紧急疏散的特殊情况。
英国NHS又要“地震”了!55,000名住院医生(即以前的Junior Doctors)正在投票是否重新罢工,要求涨薪29%,理由是过去十多年工资缩水了近四分之一。
 如果投票通过,从这个月起到明年1月,数十万门诊和手术可能再次被取消,NHS的候诊积压将更加严重。
其实,去年新政府刚上台时已给他们涨薪22%,可今年仅获5.4%(虽然是全公共部门最高),BMA仍认为远远不够:“不恢复到应有水平,我们不罢不休!”
这场风波可能影响2029年前恢复18周等候目标的承诺,也让人质疑:10年健康改革计划,是否刚起步就面临考验?
“70%的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是海归……”,却被贴上“二流”标签?当部分网络舆论偏见遇上国家数据,打脸来得太快!
面对网络杂音,人民日报近日发文《警惕针对“海归”人才的四种论调》,以历史视野与数据事实直面争议~
偏见一:“回国摘桃养老论”
❌网友暗讽:“在国外混不下去才回来享福?”
✅ 人民日报甩数据: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23年,70%以上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70%以上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多数三甲医院院长均为海归!存在感不低,贡献也不少。
偏见二:“海归=二流人才论”
❌键盘侠:“本土学霸才是一流,海归水分大!”
✅ 人民日报回怼:
“近年大批学者因研究太强被海外排挤回国!中国人才评价只看真本事:拿成果说话,不分海内海外!”
偏见三:“出国留学有原罪”
❌阴谋论:“留学就是崇洋媚外!”
✅ 国家定调:
中国始终坚持 “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 !跨国学习是技术超车的核心路径!
 偏见四:“海归本土水火不容”
❌挑拨党:“海归抢饭碗,本土人才惨!”
✅ 真相:
海归(国际视野)与本土(接地气)优势互补!中国机遇足够大,容得下所有人发光!
 从时代发展看,众多事实证明,留学生归国,为国家建设注入了不可替代的力量!当前,中国也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拥抱海外学子。
2023年明确回国发展的留学生比例从上一年的32%激增至84%,形成一股强劲的“归国潮”。
在各种利好政策背后,是一个国家对游子的深情呼唤。当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画卷徐徐展开,期待更多海外学子将理想与抱负融入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的伟大征程!
无论你们身在何处,祖国永远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无论何时归来,这片热土永远有你们施展才华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