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留学市场和10年前甚至5年前都不一样了,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出国留学。而他们的选择留学的本质是,在他们的认知范围内,教育是所有投入里面最优质的投入。一定要出去看看,哪怕啥都没拿到,强化视野和见识也是好的。
现在的留学由一开始的公派,慢慢的转向全奖留学,到自费留学。这其实在费用方面有一个大的调整。就现在,留学这件事,并不是有钱的,读书特别好的才有权利选择。而是有一定认知的家庭会普遍集中选择。
尤其是中产以及一般的小康家庭现在成为了留学的主流人群。特别是去英国的,他们占据了大多数。而这些家庭的家长和学生本身,选择出国的最大目的也不是所谓的英国水硕好混学校,国内太卷,搞不到位置。事实上,一堆拿着保研名额的,然后放弃保研的也选择出国。先不说道德不道德的问题,以他们的选择路径来说,还是觉得留学这件事本身从多角度来说,也是相对优质的选择。
那么问题来了,选择留学的学生,和不准备留学的学生,最大的区别会是什么,他们本质会有哪些改变?
一、思维模式的改变 其实英国以及其他很多比如澳洲这边,他们的教育理念是偏向思辨型的,他们教的东西其实就是奔着精英教学去的。
举个例子,他们会问苏格兰公投出英国,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苏格兰这边对应的解决方案是什么,以及英格兰这边有什么对于的破局方案。这个方案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他们教的是这种需要你不断去切换时间,空间,甚至周期,以及不同阶层视角去看待问题的方法才是留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最大的收获。 只不过很多留学生是看不透这种思维模式的好处的,有些学生会依旧依赖于中国留学生的小圈子,然后用他们顽固的国内学生思维那套混完这一年。对于这种学生来说,他们的留学汲取到的东西是有限的。这并不是留学没带给他们宝贵的东西。
其实很多尝试融入英国大学的学术氛围,和其他来自海外的优质学术群体去沟通的时候。他们会不间断提升自己的沟通,表达等能力。其实无形中自信心也提升了。
你们看美国的学生,是不是不管他们肚子里有没有东西,他们的那种自信,看上去都让你觉得你要被唬住了。但具体接触,有些这类学生其实没真东西。这种自信的东西是中国学生很缺的,极缺。有一句话叫只有中国学生特别在意他的英语有没有口音的问题。这其实就是英国很大的障碍。 个人以为,国内学生在英国或其他留学国家能提升的沟通,表达,以及写作能力是你留学的最大财富,只有通过这种反复的训练,你才慢慢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你才会有学会独立判断的能力。会形成自己一套独立的认知系统,慢慢才会形成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
其实很多国内学生是缺这个的,好多是跟着风走的,他们几乎很少持有自己观点。基本风一吹,网上谁谁一带节奏,他们就跟着走了。所以很焦虑,成天也容易被贩卖焦虑。
二、和其他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我觉得很多国内学生是不会合作的,因为中国式教育是不鼓励合作的,主打的就是一个是竞争。老师告诉你要好好学,家长要告诉你成绩不行好的学校就没有。你得卷死一部分学生你才能上去。这种靠筛选的模式有利有弊,但弊肯定是制造出一堆刷分机器。大家你防我,我防你,合作共赢是不可能的。 但在英国,资源其实没那么卷,或者说很多职业的起薪差距没那么大,他们各有分工。他们没必要去卷,竞争会有,但会审时度势,他们更看重团队合作带来的共赢。毕竟一根筷子易断,一把筷子你试试。
我们国内很多学生不喜欢资源共享,也拒绝尝试共享,这个模式很中国,你有点东西也要藏着掖着。其实这种做法是底层思维,因为始终做不大,你即使在牛逼,也是你一个人牛逼。比如你学术很牛,但你可能不会教学术。比如你项目想法很好,有很大市场潜力,但你不会带团队。团队根本不认可你。这都是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你以后在就业向上的过程中,会尤其水土不服。
国内很多高学历低认知的学生就是这样,他们为啥郁郁不得志,就是这方面认知几乎没有。他们不知道双赢,甚至多赢,这种终极的利他才是利己。他们即使创业,也不会想着把财富分出去,并不明白只有分钱了,才会凝聚人心。才会有更强战斗力,他们会用很细化的我自己做得更多去衡量这个事。你自己多拿一点,失去了整个团队。 其实很多事情都这样,最明显的是国内学生小组作业的时候。我也是听学生抱怨他们海外学生抱怨起了老茧出来了。他们觉得海外的学生好懒好磨叽。反正总是别人的问题,他们恨不得自己一个人把这个项目弄完了。但你有没有想过,其实根源上,是你认知的问题?
总了个结:以上两点是我个人觉得,留学生相比国内学生会有两个巨大差异化的东西。只要留学生在具体留学过程中开悟,他们相对来说就会更快发展起来,整体水平会直线上升。
因为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思辨能力,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切换视角的能力已经形成了一个闭环。这些能力会帮助他们重塑一次人生,真正形成自己新的人格。而不是所谓的去留学,刷了一个好的学历,或者独立了,会自己做饭和换灯泡这种事情,等等... 这种生活中表面形式上的独立,或者语言上的提升,其实这些并不算本质上的蜕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