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富豪来说,英国曾是“天堂”:拥有世界顶尖的教育资源、法律制度稳定、伦敦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无可撼动,再加上一项特殊的税务安排 —— “非本土税籍民制度”(non-domiclie)。
这项制度允许在英国居住的非税籍居民只对英国境内的收入缴税,而境外收入在满足严苛条件的前提下可能可以免税。这项规则吸引了大量外籍富豪在伦敦定居、投资和消费。
对他们而言,英国法制健全稳定,社会安全又具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它不像法国或美国那样对全球资产进行全面征税。
然而,这一切在2024年戛然而止。大批富豪开始逃离英国,据统计,过去2年时间里,英国已经失去了18位亿万富豪,成为了全世界“富豪出走”最多的国家之一。
那么,为什么这些亿万富翁拼了命地要带着他们价值数十亿英镑的资产,离开这个曾经被视为全球财富中心之一的伦敦?
黄金时代的终结 2024年7月,英国大选结束,工党不出意外地赢得大选,成功入住唐宁街10号。
这对普罗大众来说可能是件好事,因为此前执政的保守党的确“伤了英国人的心”,也把英国经济折腾得够呛。
然而,对于富豪来说,工党的上台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好日子“到头了”。因为工党的执政方针就是冲着他们来的。
财政大臣瑞秋·里夫斯(Rachel Reeves)预算声明中明确表示:非本土税籍制度(non-dom)被彻底废除。
紧随其后的,是对在英国居住超过10年的外籍人士,其全球资产也被纳入遗产税之列。这意味着,这些外籍超级富豪的钱,哪怕是在英国境外,也可能被英国政府“收割”。
甚至,英国政府还屡次提及“财富税”—— 即对个人整体资产规模进行征税。虽然目前尚未确定,但也让很多超级富豪后怕。
而这些变化,打破了富豪阶层对英国长久以来的信任与默契。紧接着,这些超级富豪开始了自己的“腾挪转移”—— 不仅人要离开英国,资本也将撤出!
逃离英国,时不我待! 近日,就有消息传出:81岁的挪威航运大亨约翰·弗雷德里克森(John Fredriksen)正在出售自己位于切尔西的豪宅。
约翰·弗雷德里克森曾是英国第九大富豪,坐拥137亿英镑的资产,而这次要出售的豪宅价值2.5亿英镑,拥有十个卧室、两英亩花园和一个舞厅,并且还是一座拥有300年历史的地标性建筑。
 除此之外,他已将自己的家族公司从伦敦迁往阿联酋,并公开表示:“英国已经变成了地狱,就像挪威一样。人们应该早起工作,而不是整天窝在家里办公。”
这一句话,道出了他和许多富豪的共同感受:英国已经不再值得留恋。
另一个外籍富豪来自印度,是现年75岁的钢铁巨头拉克希米·米塔尔(Lakshmi Mittal)。
他在伦敦的豪宅就在肯辛顿宫 —— 曾被誉为“世界最贵住宅”,其大理石直接来自建造泰姬陵的同一采石场。这座拥有12间卧室、私人泳池、奢华得令人窒息的宅邸,也曾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和F1大亨伯尼·埃克莱斯通的家。
 据悉,这位亿万富豪也向朋友透露“可能会离开英国”。若真的卖出这些房产,将是伦敦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宗私人地产交易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63岁的伊恩·利文斯通(Ian Livingstone)和60岁的理查德·利文斯通(Richard Livingstone)兄弟,他们在英国和全世界范围内管理着价值90亿英镑的房地产帝国,如今他们已经离开英国前往摩纳哥。
另一位亿万富翁开发商、出生于马拉维、现年58岁的阿西夫·阿齐兹(Asif Aziz)也坐拥庞大的地产帝国,伦敦西区大部分地区都由他掌控。他于去年年底将其税务居住地迁至阿布扎比。
可以发现,不论是拥有实业的资本家,还是房地产大亨,他们都选择了“逃离英国”。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 他们其中很多人已经是古稀之年,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正是非本土居民制度(non-dom)废除与遗产税改革的“扫射范围”。
如果不抓紧时间行动,那么自己的资产真的将会被英国政府“收割”。
更多富豪躲避的,其实不是税,而是不确定性 很多人会认为,这些富豪离开英国,仅仅是在逃避高税收。但真相远比这复杂。
专为超高净值人士提供税务咨询的专家大卫·莱斯佩兰斯(David Lesperance)表示:“很多人并不害怕缴税,尤其是那些年轻、健康、财务灵活的富豪。他们甚至会通过保险或信托架构来应对遗产税的变化。但当财富税这样的概念浮出水面时,所有这些策略就失效了。”
对于富豪来说,这不是单纯的税率问题,而是一种“税收不确定性”的恐惧。
打个比方,今天英国政府可以废除非本土税籍制度,明天就可能是全球资产被征收,接下来还可能是离境税。每一项新政策都带来一次冲击,谁还敢继续留在这里?
放眼全球,英国的做法的确是在“作茧自缚”。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积极“欢迎超级富豪”。
比如,意大利推出“固定税制”,每年只需支付10万欧元即可免除全球所得税;葡萄牙和希腊为高净值人群设计“黄金签证”;而迪拜和阿布扎比,则以零个人所得税和奢华生活方式吸引全球富豪落户。
对于全球富豪来说,伦敦的确很美,但政策和税收的不确定性让他们明白,这种美不值得停留。
这些富人真的那么重要吗? 可能会有莎粉想问:“这些富豪走了又如何?英国不是还有很多中产阶级?他们不才是英国社会的中坚力量吗?”
话虽这么说,但问题在于,英国当前的财政结构极度依赖最富有的那1%。根据英国预算责任办公室(OBR)的数据,前1%的纳税人贡献了超过29%的个人所得税。而这些人,正是现在正在离开的群体。
2024年《星期日泰晤士报富豪榜》数据显示,英国的亿万富翁数量已从一年前的165人减少到156人,是该榜单自1989年创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年度下滑。
英国税务海关总署(HMRC)的数据也显示,虽然非本土税籍人数仅减少了0.5%,但如果从2020年以来的整体趋势来看,已经减少了3900人。与此同时,这些非本土人士贡献的收入税、资本利得税和国民保险缴费达到了90亿英镑。
如果这些“富豪”真的逃离英国,英国未来几年能否再找到替代者,将是一场财政结构的重大考验,这可能让财相里夫斯更加头痛。
小结:富豪出逃,普通人遭殃? 试想一下,当工党政府向富豪挥舞镰刀时,其他国家却开放怀抱。
富人不是圣人,但他们的“出逃”,会产生连锁反应 —— 高端消费减少,投资萎缩,就业机会流失。
更重要的是,当一个国家若被视为“对成功惩罚”的地方,那它还能吸引多少志在远大的企业家和投资者?
富人并不是不能接受纳税,他们害怕的是朝令夕改,政策不稳定,以及被当作“敌人”的社会氛围。在这场静悄悄地“富豪出逃”中,英国可能失去的是它一度引以为傲的全球信任与吸引力。
作为普通人,虽然这些税务政策可能与自己关系不大,但仔细想一想:这些富豪缴纳的税收,为英国提供了大量财政资源,他们的投资推动了房地产、艺术、科技甚至零售行业的发展。他们离开后,税收缺口要如何填补?很可能转嫁到普通人头上 —— 更高的个人所得税、更严格的税务稽查、甚至削减公共服务预算。
更重要的是,富人税制的不确定,也可能让中产阶级对未来感到不安。今天是非本土居民政策废除,明天也许是房产增值税改革,退休金、遗产传承、企业转让 —— 普罗大众也终将面对这些问题。
在这个税务环境动荡的时代,有一个清晰可靠的会计和税务顾问,已经不再是奢侈,而是必需。如果您有任何问题,可以咨询英国本地专业会计行。
同时,对于自身个人财产的规划,以及未来财产继承的问题,也值得提前做出准备和安排,如您有任何疑问,可以联系英国的律师行获取专业建议。
|